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初听丹砂之名,便心生一片丹心之意,在临近退休之际再遇丹砂,拥抱丹砂,发展丹砂,我的满腔热血和乡土情怀又一次沸腾起来。”年2月,58岁的罗举贤在赴大坪街道丹砂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时激动地说。罗举贤是土生土长的务川人,他兢兢业业工作40余年,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县政协副主席岗位,现虽已退出实职领导岗位,但他的经历、经验和热情就如他的年龄一样,只增不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成熟、丰富、精彩。在受组织选派到大坪街道丹砂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后,他手里拿上厚厚的笔纸,迈着沉稳的步子,对丹砂村的村情组情进行了一次深入走访调研,在走走停停、写写画画中开始了他与丹砂村的故事……定方向——脚跟稳了“我们要采取系列措施,定目标、明方向、抓发展、稳民心,推动丹砂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上任后,罗举贤第一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详细掌握了解了丹砂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情况,并针对性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丹砂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与务川县城仅有10.6公里。于是他把丹砂村的村庄规划摆在了首位,凭借自己多年来的阅历优势,主动向县自然资源局申请协调,邀请北方设计研究院专业团队进村开展村庄规划的调研设计,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给丹砂村“画”出乡村新模样。在作长期规划的同时,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村里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他与村“两委”干部共同讨论制定了《大坪街道丹砂村乡村振兴规划(-)》,为干部群众做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找到了着力点。撬支点——经济活了产业兴则乡村兴。没有产业作支撑,百姓富、生态美就是无根之木。年以前,丹砂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模式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一系列难题摆在面前。“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经济发展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是根本。”为了走出一条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符合丹砂村发展的产业振兴新路子,罗举贤带领村“两委”成员进组入户开会,上山下地调研,充分结合丹砂村的地理优势及土壤、气候,最终确定把“短平快”的蔬菜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并用每年市级乡村振兴指导员驻点村的专项经费20万元撬动蔬菜基地项目的发展。在确定“短平快”的蔬菜产业后,便开始土地流转,从宣传动员到流转亩仅用了10天,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大户”模式共同经营管理,其中村集体占股30%,大户占股70%。在年基地种植的辣椒和荷兰豆,迎来了大丰收,在年蔬菜基地收入近20万,发放务工费达40余万元。为了生产发展与销售需要,他还采取“外出考察+资金争取”等方式,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前往重庆、自贡、凤冈及县内的柏村、石朝考察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种植基地,学习借鉴各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65万,建立农产品加工厂,还争取了东西部协作资金65万元,拟建设蔬菜保鲜冷库,全力保障辣椒、蔬菜的贮存运输。办实事——干群近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走进丹砂村党群服务中心,就会发现各功能室门口都规范挂着标识牌。小小的标识牌经过精心设计,既让人方便找到功能室,又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到村里办事对我们来说便捷多了,大厅变得更宽了,村干部都在大厅办公,我们来咨询,既有小手册也有专人解答,特别方便。”丹砂村村民陈秀平高兴地说。罗举贤到村工作以后,看到丹砂村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面积不到20平方米,村干部全部集中挤在一起办公,狭小的空间让群众来办事也极不方便。“乡风文明必须从村办公场所抓起。”为改变这一现状,他又开始多处跑腿,磨嘴皮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联系协调,县住建局免费设计图纸,多个县直单位慷慨相助5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总面积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年5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不仅为村干部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办公条件,也让群众见证了村级阵地的变化,一步步提升了丹砂村的“精气神”。罗举贤在走访调研中还了解到有部分村民小组的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群众日常生活便利程度不够,他又通过多方沟通,积极对接,从县农业农村局和大坪街道争取了项目资金万元,对大坝组、田坝组、平头组、四合组的产业路、水堰、田间便道、路灯、粪污处理等进行了升级改造,让村里的农田成块连片,灌溉方便,农资也可直接运送至田间地头,生产上也大大降低劳力成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极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他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如今的丹砂村,产业路四通八达、农田成块连片、农家院舍整洁干净、产业基地收获颇丰、干群关系其乐融融……通讯员阳松桃编辑吴浩宇二审蒋洪飞三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746.html